博客
关于我
用选择法对10个整数进行排序
阅读量:383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05

本文共 54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 分钟。

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是两种常用的排序算法,各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。理解这两种算法的实现方式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排序的核心逻辑。

选择排序的基本思路是逐步确定每个位置上的元素。具体来说,我们需要比较并找出当前未比较的元素中的最大值,然后将这个最大值与已确定的位置中的元素交换位置。这个过程重复进行,直到所有元素都被确定到正确的位置。

具体到代码实现中,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关键步骤:

  • 初始化输入的数组,并读取用户提供的数据
  • 定义变量用于临时存储交换的值
  • 外层循环控制整个排序过程的轮数
  • 内层循环负责比较并交换元素的位置
  • 需要注意的是,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(n²),这使得它在数据量较小时表现优异,但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可能会显得较为笨重。

    相比之下,冒泡排序的工作原理则是通过一系列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,逐步将较大的元素"冒"到数组的末尾。具体来说:

  • 外层循环控制每次遍历的范围
  • 内层循环负责比较并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
  • 每次遍历结束后,较大的元素会移动到数组的末尾
  •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同样是O(n²),但其空间复杂度为O(1),这使得它在处理较小规模的数据时具有优势。

    通过以上两种算法的对比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排序的基本逻辑,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排序算法。

    转载地址:http://ohrwz.baihongyu.com/

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    使用mybatis-generator生成底层
    查看>>
    Mybatis【5】-- Mybatis多种增删改查那些你会了么?
    查看>>
    计算输入的一句英文语句中单词数
    查看>>
    lvs+keepalive构建高可用集群
    查看>>
    6 个 Linux 运维典型问题
    查看>>
    Failed to get D-Bus connection: Operation not permitted解决
    查看>>
    取消vim打开文件全是黄色方法
    查看>>
    一个系统部署多个tomcat实例
    查看>>
    HP服务器设置iLO
    查看>>
    从头实现一个WPF条形图
    查看>>
    使用QT实现一个简单的登陆对话框(纯代码实现C++)
    查看>>
    QT :warning LNK4042: 对象被多次指定;已忽略多余的指定
    查看>>
    GLFW 源码 下载-编译-使用/GLAD配置
    查看>>
    针对单个网站的渗透思路
    查看>>
    Typescript 学习笔记六:接口
    查看>>
    02、MySQL—数据库基本操作
    查看>>
    OpenJDK1.8.0 源码解析————HashMap的实现(一)
    查看>>
    MySQL-时区导致的时间前后端不一致
    查看>>
    2021-04-05阅读小笔记:局部性原理
    查看>>
    go语言简单介绍,增强了解
    查看>>